在日常檢測中,除了常規的單一樣品檢測,我們還會遇到一些特殊場景,比如在嚴寒地區低溫環境下檢測、需要快速處理大量樣品等。這些場景下,若按常規操作流程,可能會出現檢測效率低、結果不穩定等問題。掌握以下 2 類特殊場景的應對技巧,能讓 SH/T0090 自動發動機冷卻液冰點測定儀在復雜需求下也能穩定發揮。
一、嚴寒地區低溫環境檢測:做好預熱與保溫,避免儀器 “受凍"
在北方冬季或嚴寒地區(環境溫度低于 5℃),儀器的冷卻系統和電路元件容易受低溫影響,出現啟動慢、降溫不穩定等問題。比如儀器剛開機時,冷卻槽內的冷卻介質可能因環境溫度過低而黏度增大,導致降溫速率忽快忽慢,進而影響樣品冰點檢測的準確性。
應對這類場景,首先要做好儀器 “預熱":開機前,不要直接啟動檢測程序,先將儀器通電,讓其處于 “待機" 狀態 15-20 分鐘,待儀器內部電路元件溫度回升、冷卻介質流動性恢復正常后,再進行樣品檢測。同時,要給儀器做好 “保溫" 措施:可在儀器外部套上專用的保溫防塵罩(選擇導熱性差的材質,如加厚尼龍材質),避免冷卻槽直接接觸低溫空氣;若檢測環境溫度過低(低于 0℃),還可在儀器周圍放置小型取暖器(注意距離儀器至少 1 米,避免高溫損壞儀器),將環境溫度維持在 5-10℃。
此外,檢測過程中要注意樣品的 “防冷":從冷卻液容器中取出樣品后,要快速倒入檢測試管并蓋緊蓋子,避免樣品在空氣中暴露過久,因溫度過低提前出現結冰跡象。若樣品取出后溫度已低于 10℃,可將試管放在室溫下(借助儀器預熱后的環境溫度)放置 3-5 分鐘,待樣品溫度回升至 10-15℃,再放入冷卻槽檢測,防止樣品初始溫度過低干擾冰點判斷。
二、批量樣品檢測:優化流程與耗材,提升效率不慌神
在冷卻液生產廠家或大型汽車維修連鎖機構,經常需要一次性檢測幾十甚至上百個樣品(比如廠家出廠質檢、維修店集中為車主檢測冷卻液)。若按 “檢測一個、清洗試管、再檢測下一個" 的常規流程,不僅耗時久,還容易因操作疲勞導致失誤。
想要高效完成批量檢測,需從 “流程優化" 和 “耗材準備" 兩方面入手。流程上,可采用 “分組預處理 + 同步檢測" 模式:先將所有待檢測樣品按類型(如乙二醇型、丙二醇型)分組,每組安排 1-2 人負責樣品預處理 —— 提前搖晃均勻樣品、過濾雜質(針對舊冷卻液)、將樣品倒入干凈試管并做好標記(比如用標簽紙標注樣品編號),預處理完成后將試管整齊排列在樣品架上,避免檢測時慌亂找樣。同時,若儀器支持多試管檢測(部分型號 SH/T0090 測定儀有 2-4 個檢測通道),可同時放入多支預處理好的試管,設置 “批量檢測" 模式,儀器會自動依次完成每個樣品的檢測,并按編號記錄結果,大幅節省等待時間。
耗材準備上,要提前備好充足的備用試管和過濾耗材:批量檢測前,準備至少 2 倍于樣品數量的干凈試管(避免清洗不及時導致流程中斷),并提前將過濾膜、取樣管等耗材分裝在專用盒子里,方便取用。檢測過程中,安排專人負責 “后處理"—— 及時將檢測完成的試管收集起來,集中帶到清洗區清洗、晾干,為下一批檢測做好準備。此外,批量檢測前要檢查儀器的冷卻介質液位和電源穩定性:冷卻介質需補充至最高刻度線(避免頻繁停機補充),同時將儀器電源連接到穩壓電源上,防止因電壓波動導致儀器突然停機,影響批量檢測進度。
無論是嚴寒環境還是批量檢測,只要根據場景特點調整操作策略,SH/T0090 測定儀就能兼顧效率與準確性。在特殊場景下,提前做好準備工作、優化操作流程,既能減少儀器故障風險,也能讓檢測工作更順暢。